青島能源所包西昌AFM:SAMs助力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表時間:2025-09-25 10:25 主要內容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(PSCs)憑借其獨特的光電特性以及低廉的生產成本,在光伏領域成為備受矚目的研究焦點。近期,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包西昌研究員、泰山學院Yawei Miao和青島理工大學谷傳濤副教授強強聯合,帶領其團隊在該領域開展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探索,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價值的關鍵進展。 其中,自組裝單分子層(SAMs)作為新型界面修飾材料,在p - i - n結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作為空穴傳輸層時,展現出了極為優異的性能。得益于SAMs技術的飛速發展,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已成功突破27%這一關鍵瓶頸。 然而,SAM材料的發展并非坦途,目前正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,如分子聚集、潤濕性差以及長期穩定性不足等問題。因此,對SAM進行全面、深入且系統的綜述與分析,對于開發新型、高性能的SAM材料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。包西昌研究員團隊系統回顧了近年來SAMs的研究進展,深入剖析了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結構設計與功能作用,并對新型SAMs的設計理念及其商業化前景進行了前瞻性的展望。相信本綜述將為科研人員開發出功能性更強、更具創新性的SAM材料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和有力的實踐指引,進而加速推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從實驗室研究邁向實際應用。 在分子設計的基礎上,該團隊研究人員創新性地采用了表面修飾策略,引入不同的自組裝單分子層(SAM)材料作為界面修飾劑,對電子傳輸層(ETLs)進行了系統且精細的優化。他們成功開發了雙極性分子HOOC(CH?)? - PP - CH? - NH?Cl(當n = 0時記為A,n = 1時記為B)。通過剛性聯苯(PP)主鏈與柔性亞甲基鏈的協同作用,巧妙地實現了氧化鋅(ZnO)表面與鈣鈦礦層之間的良好結構相容性。其中,─NH??通過靜電相互作用,精準地引導鈣鈦礦定向生長;而─COOH基團則通過雙齒配位模式,有效地鈍化ZnO中的氧空位,使得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(PCE)從3.9%大幅提升至8.8%。 隨后,該團隊采用L - 組氨酸(L - His)對二氧化錫(SnO?)電子傳輸層進行修飾。其─COOH基團與SnO?中的Sn??發生相互作用,顯著降低了氧空位濃度;而─NH??基團則通過氫鍵作用,增強了與鈣鈦礦層的界面結合強度。這種對電荷提取過程的協同優化,使器件PCE達到21.04%。值得一提的是,該研究首次將生物相容性分子引入電子傳輸層界面工程,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綠色制造工藝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。 為進一步攻克ZnO的化學不相容性難題,該團隊精心設計了噻吩乙酸衍生物2 - TA和3 - TA作為自組裝單分子層修飾劑。羧酸基團牢固地錨定在ZnO表面,而噻吩環中的硫原子憑借其路易斯堿性,有效地鈍化鈣鈦礦中的Pb2?。此外,4.09 D的分子偶極矩顯著降低了ZnO的功函數(WF),優化了界面能級對齊。經2 - TA修飾的器件PCE高達20.6%,且熱穩定性顯著優于對照組,這主要歸因于硫 - 鉛配位作用對鈣鈦礦分解的有效抑制。不同電子傳輸型自組裝單分子層修飾的器件性能總結于表7。 目前,針對n型自組裝單分子層的研究仍明顯滯后于p型空穴傳輸型自組裝單分子層。界面結構穩定性不足以及n型自組裝單分子層設計復雜等問題,依舊是制約其實際應用的主要瓶頸。未來,該團隊認為需進一步探索具有更高穩定性的分子設計方案,并深入闡明界面相互作用機制,從而推動基于自組裝單分子層的電子傳輸層在高性能、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得到廣泛應用,助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實現新的突破與發展。 文獻信息 Self-Assembled Monolayers for High-Performanc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Shaoyun Jia, Chuantao Gu, Xue Zhou, Yawei Miao, Yong Tian, Shuguang Wen, Jiping Ma, Xichang Bao https://advanced.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dfm.202512747 - 產品咨詢及購買請聯系我們 - |